免登錄找貨助手


全國林業局今天(1月4日)發布數據顯示,2017年全國林業產業總值首次突破7萬億元,林產品進出口貿易額達1500億美元。5年來,我國林業產業總產值年平均增速達12.1%,我國繼續保持全球林產品生產、貿易第一大國地位。
在今天召開的2018年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,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說,十八大以來,我國林業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的時期,在加強生態資源保護的同時,積極發展綠色富民產業。
目前,我國已形成了五大林業產業集群,中東部、兩廣地區成為人造板生產中心,東北地區成為森林食品和森林藥材主產區,東南沿海成為花卉產業和家具制造業主要基地,西北地區成為經濟林產品生產基地,西南地區成為森林旅游密集區。
與此同時,全國林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,第三產業比重較2012年提高8個百分點。森林食品、森林康養、森林碳匯、特色經濟林、竹藤產業、苗木花卉、野生動植物繁育與利用、林業物聯網等林業新興產業快速發展,林業生物質能源、生物質材料、生物制藥等林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興起。
張建龍介紹,2017年森林旅游業成最大增長點,全國新建各類森林旅游地接近9000處,年接待旅游人數14億人次,較上年增長了15.5%,社會綜合產值1.15萬億元。全國木本油料、干鮮果品等特色經濟林產量達1.8億噸,油茶、竹子、花卉種植面積快速增長,優質林產品供給能力穩步提升。
此外,我國還啟動實施了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示范項目,五年來累積建設和劃定4766萬畝,國家開發銀行、中國農業開發銀行承諾貸款超過千億元。全國林業主要產業帶動5200多萬人就業和130多萬人增收脫貧。
目前,我國已形成了五大林業產業集群,中東部、兩廣地區成為人造板生產中心。圖為廣西壯族自治區國有派陽山林場膠合板廠。
張建龍同時表示,目前,我國森林資源總量不足,林業產業基礎支撐能力較弱;產業聚集度低,企業總體規模偏小,集約化程度較低,人均勞動生產率不到發達國家的1/6;創新能力不強,全國林業科技成果供給不足,與林業發達國家相比,仍處于“總體跟進、局部并行、少數領先”的發展階段;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,附加值不高;綜合競爭力較弱,我國林業企業面對的國際貿易環境較為嚴峻等。
張建龍表示,應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,在修復保護好綠水青山的同時,大力發展綠色富民產業,努力實現生態產業協調發展、多種功能充分發揮,既創造更多的生態資本和綠色財富,滿足人民對良好生態的需要,又生產豐富的綠色林產品,滿足人民對物質產品需要。
記者從當日召開的會議上了解到,未來幾年我國將協調推進林業產業重點領域發展,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,著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,大力培育新興產業,促進現代林業服務業快速發展。計劃到2020年,總體實現林業總產值8.7萬億元的目標。林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,第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調整到27:52:21。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的林產品生產、銷售和服務的現代產業體系,實現林業產業發展模式由資源主導型向自主創新型、經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、產業升級由分散擴張向龍頭引領轉變。
張建龍表示,在傳統產業方面,我國將改造提升木材培育、加工、林產化工、林業機械等產業。計劃到2020年,建成國家儲備林2.1億畝,每年新增木材供應能力9500萬立方米以上,初步緩解國內木材供需矛盾;培育10個國家級進口木材加工貿易示范區,20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木材加工示范產業集群;林產化學工業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以上,逐步加大精深加工產品和以特有森林資源為基礎的林化產品比重;林業機械制造業年總產值將達到2250億元,全行業年出口貿易額達到150億美元以上,林業機械化水平達55%以上,培育和孵化具有“專、精、特”鮮明特點的林業機械產品國家級生產基地,逐步提高林業機械的自主制造比例。
張建龍說,在特色富民產業方面,我國將著力發展林下經濟、竹子、木本油料、花卉等產業。計劃到2020年,實現林下經濟產值和農民林業綜合收入穩定增長,發展林下經濟種植面積1800萬公頃,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1.5萬億元;實現竹產業總產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,帶動就業人數達到1000萬人;建成800個木本油料重點縣,木本油料種植面積發展到1333萬公頃,年產木本食用油150萬噸。
張建龍說,在林業服務業方面,我國將大力培育林業旅游、康養等產業。計劃到2020年,實現各類森林等自然資源旅游景區總數達到9000處,林業旅游休閑康養人數達25億人次,創社會綜合產值達13000億元,累計新增直接就業195萬人,將森林等自然資源旅游業培育成林業支柱產業。
轉載申明:搜木網獨家專稿,未經授權不得轉載!
上一篇:9月份桉木原木價格有所下滑
下一篇:浙江楊村橋鎮對木制品企業對標整治